以塔为家 昆明这对夫妻十余年坚守书写绿水青山答卷
以塔为家 昆明这对夫妻十余年坚守书写绿水青山答卷
以塔为家 昆明这对夫妻十余年坚守书写绿水青山答卷
在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的(de)群山之巅,144瞭望塔与114瞭望塔如同两柄利剑直插云霄。这里没有车水马龙,没有都市繁华,唯有呼啸(hūxiào)的山风与寂静的林海相伴。护林员杨长青、杨翠珍夫妇,用十余年的光阴,在这两座(liǎngzuò)塔中书写(shūxiě)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绿色(lǜsè)守护篇章,成为守护绿水青山最坚实的“安全哨”。
以塔为(yǐtǎwèi)家:24小时轮值织密防火网
144瞭望塔地处昆明北市区制高点,山高路险、条件艰苦。每年长达(zhǎngdá)6个月的防火期中,夫妻俩24小时(xiǎoshí)轮流值守,观测方圆数十公里(shùshígōnglǐ)林区。
在这里,杨翠珍既是观测员(yuán),又是后勤保障员,用(yòng)简单的食材(shícái)操持一日三餐;杨长青每日巡山(xúnshān)步行3万余步,十余年磨破的鞋子不计其数。面对大风中塔身摇晃、寒冬里刺骨孤寂,他们始终紧盯火情,累计精准上报火险百余次,为应急处置争取黄金时间。
从“夫妻档”到“独行侠”:初心不改(bùgǎi)续写坚守
随着年岁(niánsuì)增长(zēngzhǎng),杨(yáng)长青转至更偏远的(de)114瞭望塔独自值守。63岁的他(tā)仍保持着日均10小时巡山强度,两个月驻守塔内不归家成为常态。一本字迹工整的巡山记录簿,记录着他十余年如一日对沟壑林地的巡查轨迹。面对缺水缺电、与世隔绝的艰苦,他说:“只要还能出力,就要守好这片林子。”
这对护林员夫妻用平凡书写不凡,将青春融入青山(qīngshān)。十余年间,他们(tāmen)走过的山路可绕地球数圈,观测过的林地未发生重大火情。正如杨长青所(suǒ)言:“护林没有豪言壮语,唯有日复一日的脚步。”
这对护林员夫妻的故事,不仅是他们个人坚守的见证,更是万千基层林业人守护生态安全的生动缩影。正是有无数像他们这样(zhèyàng)默默(mòmò)奉献的人,才让昆明的绿水青山得以安然无恙,生态家园才更加美丽和谐(héxié)。
云南网记者 彭锡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李平


相关推荐
-
极目政情丨为获提拔,“80后”副区长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物被“双开”
-
石狮:万绿丛中几树红 湿地荷塘韵无穷
-
90后夫妻在“童话小屋”扎染梦想
-
国科优选为何圈粉万千家庭?一场关于信任与品质的双向奔赴
-
2025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前瞻:绵竹“农文酒旅”绘就千亿白酒新图景
-
中国海军双航母编队赴远海开展实战化训练
-
北京高考落幕,“成人礼”后的人生才刚启幕……
-
陕投电力运营: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实干温暖人心
-
甘肃清水:小麦管理正当时 守护粮“芯”绘丰景
-
“黑悟空”引法治课新风尚 枣庄峄城开展“峄起学习·政策法规宣讲面对面”活动
-
极目政情丨为获提拔,“80后”副区长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物被“双开”
-
石狮:万绿丛中几树红 湿地荷塘韵无穷
-
90后夫妻在“童话小屋”扎染梦想
-
国科优选为何圈粉万千家庭?一场关于信任与品质的双向奔赴
-
2025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前瞻:绵竹“农文酒旅”绘就千亿白酒新图景
-
中国海军双航母编队赴远海开展实战化训练
-
北京高考落幕,“成人礼”后的人生才刚启幕……
-
陕投电力运营: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实干温暖人心
-
甘肃清水:小麦管理正当时 守护粮“芯”绘丰景
-
“黑悟空”引法治课新风尚 枣庄峄城开展“峄起学习·政策法规宣讲面对面”活动
-
极目政情丨为获提拔,“80后”副区长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物被“双开”
-
石狮:万绿丛中几树红 湿地荷塘韵无穷
-
90后夫妻在“童话小屋”扎染梦想
-
国科优选为何圈粉万千家庭?一场关于信任与品质的双向奔赴
-
2025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前瞻:绵竹“农文酒旅”绘就千亿白酒新图景
-
中国海军双航母编队赴远海开展实战化训练
-
北京高考落幕,“成人礼”后的人生才刚启幕……
-
陕投电力运营: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实干温暖人心
-
甘肃清水:小麦管理正当时 守护粮“芯”绘丰景
-
“黑悟空”引法治课新风尚 枣庄峄城开展“峄起学习·政策法规宣讲面对面”活动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