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密码|深入武汉,探寻城市密码
城市密码|深入武汉,探寻城市密码
城市密码|深入武汉,探寻城市密码
今日刊发的《百年(bǎinián)咸安坊(xiánānfāng)》,是长江日报“城市密码”系列报道的第一篇。
为什么推出“城市密码”系列报道?一方面,长江日报自1949年(nián)5月23日创刊以来一直(yìzhí)根植于武汉,讲好武汉故事,是(shì)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(hé)使命;另一方面,对于包括咸安坊在内的诸多城市名片(míngpiàn),我们感到熟悉又陌生。熟悉在于这些名字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介中(zhōng),陌生在于有些地方我们中的不少人甚至还没有去过,了解自然也就谈不上。
讲(jiǎng)好武汉故事,既要讲好新时代英雄城市和(hé)英雄人民的(de)故事,也要讲好武汉的历史文化故事。深入武汉,探寻(tànxún)城市密码,并非单纯的新闻报道。我们希望,通过长江日报记者深入采访和挖掘,让你对我们的城市有更(gèng)深入的认识和了解,从而与我们一起讲好和传播好武汉的城市故事。
已有百年历史的(de)咸安坊,是(shì)中国现代城市生活的早期样本之一。具体而言,1933年建成时,咸安坊客厅地面(dìmiàn)和楼梯地面均为(wèi)水磨石,连接一层和二层的楼梯为铁艺栏杆,大门门框上的花盆为水泥砌筑,屋内装有抽水马桶,用的是金属窗户和打蜡的地板。
“咸”有全、都之意;“安”有安定、平安之意;“坊”指里巷,多用于街巷名。虽然对咸安坊的名字的来历解释不(bù)一(yī),但每种解释无一不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对城市(chéngshì)而言,咸安坊是汉口(hànkǒu)里分建筑的代表。里分之于武汉,如同胡同(hútòng)之于北京、弄堂之于上海。汉口的里分是汉口开埠之后(zhīhòu)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体,是百年民居文化的一个缩影。
走进咸安坊,我们也看到,城市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不止于修旧如旧(rújiù),最小干预、耗时耗力的背后是(shì)用心用情,让城市的历史演变可视可触。今天的咸安坊,能成为受(shòu)年轻人欢迎的打卡地,重要因素之一是其独特(dútè)的风格。
今天,我们与你一起走进咸安坊(xiánānfāng),这只是(zhǐshì)一个开始。在武汉,还有很多城市密码,需要我们一起去探寻。
城市密码 | 百年咸安坊(xiánānfāng)
(长江日报(chángjiāngrìbào)记者朱建华 蔡欣星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